2025年10月22日上午9点,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景教室举办第四期青年学者论坛。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由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承办,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青年教师刘丽杰作题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基于自由的错觉与统治的真相”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唤元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同参加。
刘丽杰老师以镜像化统治批判的视角切入,从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首先,刘丽杰老师阐述了镜像化统治思想的理解前提,认为其通过“看与被看”辩证法及政治不在场方式实现统治效能,现实背景源于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运动挫折,理论渊源则关联宗教学的镜像思想、精神分析学的镜像理论及镜像神经元理论。其次,针对镜像化统治的样态,刘丽杰老师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境遇和时代特征,将其概括为启蒙的镜像化,消费的镜像化和景观的镜像化。再次,刘丽杰老师将镜像化统治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依赖物质实体的具象性、主客颠倒与主体性消解的悖反性与隐蔽整合社会的总体性三大特征。然后,刘丽杰老师强调镜像化统治的效能主要是从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强化对人的内在控制及隐蔽整合资本主义的秩序三方面实现的。最后,刘丽杰老师在肯定其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同时,辩证地指出其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类性的理论缺失以及未能展现超越资本主义的现实图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刘贵祥教授、关巍副教授、薛晋锡副教授分别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刘贵祥教授肯定了本次讲座内容清晰且具有启发性,指出结尾虽提出了“合类型”概念,但未解释其含义及理论背景,易使听众困惑。同时,他建议从“对象化—镜像化—数字化”的理论演进脉络深入分析。
关巍副教授在充分肯定报告的同时,建议在分析精确化问题时穿插问题起源的综合说明,阐述其对主体性、消费、叙事、审美等的影响,期待后续研究阐发相关内容。
薛晋锡副教授肯定了景观社会及数字化生存批判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具体内容给出了优化建议,一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二是梳理镜像化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关联。

论坛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唤元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点评,认为报告理论性强、有深度,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夯实文本功底、深入研读理论,从而锚定研究方向、优化研究路径。本次青年学者论坛令与会师生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