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成效,深入探讨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7月1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春季学期期末教学工作会议暨“思维教学”“数智教学”双轮驱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224会议室顺利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礼教授、党委书记郭驰教授,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郭艳卿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以及青年教师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鹏飞主持。

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郭艳卿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大工未来技术学院的思考和探索》的分享报告,他指出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内心丰盈、积极行动的个体,同时,他对未来学习中心的初步构想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强调教师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探索多元学习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和课程体验感,而基于兴趣和问题构建个性化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彦伯副教授作题为《关于思维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的经验分享,他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设计等维度对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精确细致的剖析,并指明未来教学可加强在大班型对思维教学实践的影响、学生个体和教学班之间的差异、过程课效的评估缺乏有效手段、期末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待优化等方面的优化改进,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向鲜明、操作灵活的具体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丹丹副教授作题为《凝思聚智,延展课堂——原理课思维教学改革的教学汇报》的经验分享,她从“以知致行——打通理实融合的思维链条”“学看问思——运用激活思维的教学设计”“数智拓界——拓展丰富思维的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对原理课思维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精细的阐发,她指出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智能技术对于赋能思政课堂、提升育人实效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会议第二阶段,各教研室主任围绕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从教学改革的实践落点到育人成效的具体显现,既展现出课堂感染力、理论穿透力和思想引领力的提升,也映照出学生思维方法和价值认知的进步。未来,更需要通过提炼经验、补齐短板,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持续迭代蓄势赋能。

刘鹏飞副院长通报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他指出,学院本学期是思政课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着力构建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导向的大思政课程体系,高水平建设大思政课师资体系,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同时,下阶段重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综合改革。

最后,刘志礼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各教研室的实践探索彰显出了思政课改革的蓬勃活力,并指明学院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思政课建设,不断强化教学业绩在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强调各教研室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耕“双轮驱动”育人模式,在教学融合中破壁垒、在质量提升中强根基,让思政课既筑牢理论高地,又锚定时代坐标,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聚力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