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术沙龙 暨“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写作培训会

时间:2022-08-24 作者: 点击:[]

2022年8月23日下午,为了夯实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基础,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意识、研读水平与写作技能,学院通过腾讯会议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学术沙龙暨“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写作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采取“专家指导+青椒分享+互动答疑”的实训模式,由我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刘贵祥教授作主题报告,实践教研室主任刘鹏飞副教授、青年骨干教师薛晋锡副教授以及蔡后奇副教授与同学们分享心得、互动答疑。本次培训会由院长助理王圆圆老师主持。



会上,刘贵祥教授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的写作方法与规范——以马克思思想中的‘劳动’概念为核心”的主题报告。他以“劳动”作为写作“小切口”,带领学生探索“如何发现问题”;以三个“路标”讲述了“劳动”在《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经典原著中的贯穿运用及其各自侧重,帮助学生明晰“如何理清思路”;以“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为思路介绍了如何基于经典文本延伸理论问题,以列宁的“两次转变论”为例讲述了如何“老题新做”,指导学生掌握“如何下降与落实”;他还凝练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学术写作中的五项“一般规范”,用以强化学生在会后开展自主科研的实操训练。



在互动分享与答疑环节中,刘鹏飞副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大家讲述了论文写作如何着手、如何展开、如何落脚。他强调要悟原理,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他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例,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就是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的辩证统一。薛晋锡副教授结合带领学生读原著、学原文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阅读原著、记录读书笔记的三点体会:第一,经典要反复读,要善于利用经典文本中的索引,摘录核心观点后,按主题归类、总结经典著作内容;第二,写作必须体现问题意识,要对时代呈现出的现实困惑有所回应、剖析并解答;第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论文特征是澄清问题与提炼观点。蔡后奇副教授在解答学生在线提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该如何读经典、写作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研究类的文章”时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环节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究与运用正在日益凸显,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的学生都要培养开放性思维,不要局限于某一专业之内;不要考虑能不能读经典,而是要探索如何读才更适合自己科研与实践的具体需要。王圆圆老师在解答学生在线提问“论文写作特别是学位论文写作中可否套用‘模版’”时指出,学术论文写作是在遵循学术规范、符合本学科话语体系的前提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某一写作“模版”就是研究范式,“模版”套用过度无异于“八股文”;本科生阶段的学术论文写作,更适合用小问题作大文章,只有在研读经典、学习理论、社会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真困难、新事物,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才能避免浮于表面的创作。



最后,学院副院长方玉梅教授进行总结讲话。她指出,今天我们的核心议题是如何阅读经典原著、撰写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文章,进而培养同学们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意识,刘贵祥教授从“如何发现问题”“解读的基本思路”“问题的下降与落实”“学术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四个方面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四位青年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倾囊相授,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与思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就是抓好后继有人的问题,而本次培训会的目的正是为了夯实学科基础,让学科后继有人。本次活动是借由本院学生参加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征文比赛的契机而举办,力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预祝大家在征文比赛中取得佳绩、满载而归,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