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第四十五期

时间:2019-11-05 作者: 点击:[]

为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历史转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4日下午2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景教室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第四十五期。学院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中科大“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刘仲林教授,作题为“不在守成,而在创造——中华文化启新命”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分教师及全体博硕研究生共同参加。


刘仲林教授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相关表述,强调发展中华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围绕“承道统、启新命、同修行”三方面内容,刘仲林教授与在座师生展开了深入互动,共同探讨今日主题。他指出,“承道统”是文化精髓、是体。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核心是人生亲证。刘仲林教授通过讲述生动的案例和哲学家冯契 “转识成智”的观点,倡导大家要学修中华文化精髓和真精神,即入门正,立志高;知行一,悟大美。


刘仲林教授讲到“启新命”是文化新命、是魂,并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做出进一步阐释。他指出,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应“新”),厚德载物是一种博大宽容的精神(对应“和”);辅相天宜一种生化万物的的精神(对应“生”)。刘仲林教授特别重视实践的创造作用,引用张岱年先生关于文化的“生即是创造”的观点,强调动的“天人合一”,创造是赋予“新”而“和”的存在,并大家分享了中西会通创学的创立及发展情况。

刘仲林教授指出“同修行”是文化践行、是用,正如汤一介教授所提出的“下学上达,转识成智”,突出的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刘仲林教授结合中科大创办中华文化大学的实践过程,深刻剖析了修养的“观、察、悟、体”四步骤,令台下的师生倍受启发。最后,刘仲林教授解读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书,对在场的全体老师和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强调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

整场讲座过程中,刘仲林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多次互动。在问答互动环节,刘贵祥教授、张晗副教授向刘仲林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就“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创学之间的关系”、“创学的结构体系及其实际应用”等问题,刘仲林教授进行了通俗易懂地分析和解答,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洪晓楠院长对刘仲林教授的精彩讲座作了总结概括,对其关于中华文化启新命的新颖观点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再次感谢刘仲林教授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全体师生带来这场生动精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