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第三十一期

时间:2018-10-30 作者: 点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018年10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第三十一期在科技园三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我院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立胜教授,进行了一场题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红线”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院长主持,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参加。

王立胜教授首先梳理了国内学术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目的的研究现状,他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要研究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读本起,以孙冶方、薛暮桥和于光远三位经济学家为首,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思路,即《资本论》的逻辑体系、问题意识和以经济规律为对象的研究。1978年后各高校逐步形成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读本教材,基本仍沿用这三种思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过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危机,这也再次警醒我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王立胜教授围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红线”这一主题,明确指出:要建构具有共识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出路就在于直面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王立胜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大亮点就是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概括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进一步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联系,尤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心内容。

王教授进一步以两条线索阐述这个“理论红线”的地位,即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中的重要位置。他结合新时代背景,指明了习近平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念内涵和理论地位的高度重视。最后,他总结强调了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红线为关键,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性。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邹璐同学与王教授探讨了“关于满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条件可采取的手段”的相关问题,王教授对邹璐同学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指出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并不断解决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光教授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与王立胜教授进行探讨,王教授认为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不能改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同时,还王教授特意为大家推荐了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书目,如:曹锦清教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增订版《如何研究中国》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黄河边的中国》,以及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温铁军先生的《八次危机》。最后分享了他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洪晓楠院长对王立胜教授的报告做了总结概括,强调指出,我们要以20世纪50年代至今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为背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条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红线。洪院长鼓励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学习王教授切实认真的研究态度、深入实践调研的研究方法,更好地运用于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