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洪晓楠教授应邀率团参加“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

时间:2017-06-16 作者: 点击:[]

 

201763-12日,应会议主办方邀请,洪晓楠院长率团参加“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与国内外学者展开学术交流与对话。“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分别在波兰的华沙、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举行。该论坛是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学术外宣、学术外交”,号召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要“走出去”,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战略,通过学术的方式来和国外的学术研究同行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听取别国对中国发展的一些建议,另一方面主动向国外的同行们介绍中国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情况,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包括制度、道路、思想理论等各方面的原因,对于学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国际格局变动与重组中的中国和波兰未来发展趋势”在波兰华沙召开

20176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波兰维斯图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共同主办了“国际格局变动与重组中的中国和波兰未来发展趋势”国际论坛。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研究员和波兰维斯图拉大学副董事长、国际项目主任哈根查卡尔共同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出版集团、山东社会科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波兰维斯图拉大学、华沙大学、马佐夫大学等20多高校和机构近60位中波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着“国际格局变动与重组中的中国和波兰未来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波兰学者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波兰对中国的友好,期待中国的投资更加注重改善波兰的民生,如波兰的住宅改善等方面;希望两国能够进一步增进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交流。中国学者则在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外,波兰学者还介绍了波兰的经济发展状况、教育体制、国际交流等方面情况,中国学者则就中国身处当今变动中的世界格局下推进对外开放的情况、“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及沿线各国带来的机遇、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需要积极构建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体系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新发展理念的中国价值与世界意义》的专题发言,深刻阐释了新发展理念的中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解读新发展理念的世界意义: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如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因为中国的探索和贡献而展现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洪晓楠教授的发言引发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并展开深入交流。王新影副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前景》的专题发言,围绕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尤其是与波兰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分析,并对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前景做出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在进行会议总结时表示:当天的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启了中国波兰两国学术界、人文社会界交流合作的第一步。邓纯东说:“相信两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交流,将极大地增进两国学术界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双方学者的很多发言,特别是波兰几位教授的发言,给中国广大学者介绍了波兰的经济社会和国家的相关情况,很多的政策,包括波兰在八十年代发生社会制度演变后的发展情况,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道路,对我们的研究和对中国道路的理解都大有益处。”

 

“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系列国际研讨会之“‘一带一路’中国与塞尔维亚合作展望”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召开

20176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中塞文化交流协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共同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系列国际研讨会之“‘一带一路’中国与塞尔维亚合作展望”国际会议。与会的除了来自中国的30多位学者外,还有塞尔维亚共产党主席(铁托之孙)Josip Joska Broz(约瑟朴.约旭卡)、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党领导人、伏伊伏丁那省副省长Lvan Djokvic(伊万.德约科维奇)、诺维萨德大学副校长、哲学教授Pavle.Sekerus(帕夫勒.塞科路斯)、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lvana Sekerus(伊万娜.塞科路斯)、中方院长赵有华以及塞尔维亚当代史研究所、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及学者、当地的华侨华人代表、中塞两国的学生等近60人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塞尔维亚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在致辞中表示: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是中国学者充满感情的地方,贝尔格莱德是曾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前南斯里夫的首都,两国在已故领导人毛泽东和铁托的领导下,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两国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局势的剧变,使原来发展得很好的南斯拉夫国家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国家出现分裂,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变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非常关注的这一历史事件,希望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现在人民的感受。此外,贝尔格莱德也是中国人民的伤心之地,1999年这里的中国大使馆遭受美国轰炸,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自新中国成立后遭受的巨大耻辱,也是令两国人民难以忘记的重大事件。然而,我们更应该记住,多年来,两国人民一直存在的深厚友谊。塞尔维亚虽然与过去有了很多的不同,但两国人民冲破社会制度的种种限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友谊。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两国的交往得到全面提升。2016年习近平的友好访问,今年5月的“一带一路峰会”两国领导人的会面都显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开辟了两国友谊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今天中国30多位学者来到这里,为努力促进两国友谊,为推动一带一路、16+1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为促进与塞方学术界、塞共中央的友谊与合作以及与各方面的交往,举办本次研讨会,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努力,使这次研讨会取得祝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由于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和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党领导人的参加并发言,增进了中国学者对这两个政党的了解,体会到这两个政党对中国的深厚感情。特别是见到铁托的孙子、塞共领导人Josip Joska Broz(约瑟朴.约旭卡)后,激起了很多人对前南斯拉夫以及铁托本人的深深怀念。此外,中塞两国学者在研讨会中除了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塞出版、智库、经济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前景、机遇与挑战等内容表达了各自看法,明确了双方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增进了相互了解外,中国学者还就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中国的精准扶贫、习近平的社会矛盾治理观等现实和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使塞方学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较为多层次的了解。

下图为大连理工大学参会代表团与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约瑟朴.约旭卡等人的合影。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宏伟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论习近平的社会矛盾治理观》的专题发言,分别从逻辑起点、价值取向、根本原则、推进理路和世界意义五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社会矛盾治理观的核心内容,为中国和塞尔维亚的社会矛盾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发言获得与会学者的高度认可,并引发热烈讨论。

“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系列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召开

201768-9日,“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系列国际研讨会第三站来到俄罗斯莫斯科,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这是自2014年以来该论坛连续第四次在莫斯科召开。

代表团于201767日到访莫斯科,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副主席诺维科夫亲切见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首先向诺维科夫介绍了此次中国代表团出访,正是贯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学术外交”方针,通过中国学术界与外国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为促进彼此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奉献知识界的力量,推进中俄两国学术界的友好合作,为两国谋求未来更好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已经与国外学术同行连续四年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互动机制。诺维科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担任俄共中央副主席,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俄共中央负责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曾当选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国家杜马议员,现为第七届国家杜马议员并担任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诺维科夫表示,很高兴见到来访的中国学术代表团,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要通过自身的工作为国家、人民、社会做出贡献。他指出,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十月革命是要开启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新社会,但是,100年后,我们看看现在的世界,十月革命的理想并未实现,因此,我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要为建立新世界而奋斗。

下图为大连理工大学参会代表团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书记诺维科夫合影。

 

 

8-9日,来自中国的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的学者同俄罗斯学者50余人齐聚一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和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列娜·列尼丘克的共同主持下,围绕中俄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十月革命对中俄两国的影响、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合作以及两国各自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面对面地交流不仅可以增进两国学者之间的了解,对于两国学者关心的问题可以展开更为充分的讨论,而且为学术交流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经验。

列尼丘克所长在致辞中说,中俄两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数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人惊叹。今天俄罗斯正处于寻找新的发展模式阶段、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之际,中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为此,中俄两国需要展开多种领域的交流、合作,其中双方的学者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非常迫切地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如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欧亚合作框架下的合作等。希望通过这个论坛,两国学者之间能够展开充分而又富有成效的讨论。邓纯东院长致辞时说,2014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召开了四届中俄发展战略论坛。双方学者围绕两国发展需要、问题,以促进更好发展、友谊合作为宗旨,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光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新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当代价值》的专题发言,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展开深入解读,重点阐释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世界贸易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解决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增进两国互相信任和人民之间互相交往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价值。发言引发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驻当地记者来到了会场,并对本次研讨会做了多种形式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本次论坛的国内外影响。

“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系列国际研讨会在圣彼得堡召开

2017610日,“第四届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发展战略论坛”系列研讨会来到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这也是本次论坛的最后一站。这次研讨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俄罗斯制度创新中心、“民族社会”国际出版中心联合主办的,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和俄罗斯:保障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此次会议,俄罗斯主办方高度重视,不仅得到圣彼得堡政府的支持,而且制度创新中心主任别索诺夫等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中方一行,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也十分完善,当地的多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会议当天,来自俄罗斯多个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中国的学者们齐聚一堂,俄罗斯制度创新中心主任别索诺夫.尤金.格奥尔吉耶维奇、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民族社会》国际出版中心主编里阿伯娃.伊莲娜.里瓦芙娜先后致辞。

两国学者围绕着“中国和俄罗斯:保障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一会议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各方还就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交流与合作、十月革命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网络安全、年青一代的培养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种问题展开了讨论。学者们畅所欲言,积极交流,茶歇、午餐时,继续进行着讨论,取得了很多共识,并一致同意今后以各种渠道加强双方的联系和交流,努力为两国的决策献言献策。研讨会在相约明年再见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屈宏老师在会上做了题为《  “一带一路”: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的新发展》的专题发言,对近年来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回顾,指出21世纪以来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对未来“一带一路”下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的前景做出展望。发言获得与会学者的广泛认可,并引发热烈讨论。

 

会议结束后,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等中方与会代表与俄罗斯制度创新中心主任别索诺夫.尤金.格奥尔吉耶维奇等俄方代表举行座谈,围绕中国与俄罗斯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和重要影响,多家国内外媒体进行追踪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对本次系列国际会议进行两次专题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驻当地记者来到会场,并对研讨会做了多种形式的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网络媒体均持续追踪会议进展、关注会议成果,进一步扩大了本次论坛的国内外影响。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会代表团以本次学术交流、学术会议为载体,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就与成功动因,着重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拓展视野,也为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拓展思路、累积经验;并与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建立对话沟通平台,推动学院与国际学术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